為您的身體保駕護航!
時間:2019-11-21 15:24:19
人氣:
編輯:佚名
對于常艾灸的人來說,足三里可謂是最熟悉的穴位了。
足三里
它是調脾胃的大穴,是扶正的強壯穴,也是延年益壽的長壽穴。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,是五輸穴之一,其性屬土經土穴。而胃為水谷之海,能包容五谷,榮養四旁。胃和脾相表里,均為倉廩之官。主要職責是受納、運化水谷,輸布精氣、津液于全身。足三里為胃經之主要穴位,它有理脾胃、調氣血、主消化、補虛弱之功效。常灸足三里,能調節消化系統,使之功能旺盛,吸收營養,增加能源,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作用。于是乎,很多人,不分年齡大小,都灸起了足三里。殊不知,艾灸足三里是有講究的,切不可盲目灸!
小兒忌灸三里,不然反生??!
《類經圖翼》說:“小兒忌灸三里,三十外方可灸,不爾反生疾,”
《謝錫亮灸法》:日本澤田健說“小兒灸三里,會妨礙成長?!?/p>
《醫宗金覽》:小兒忌灸(三里穴)恐眼目不明。
因為足三里理中府之氣,有引氣下行的作用,艾灸此穴會引氣下行。但小孩子成長發育期是處在人生的春天,其氣主生發,不宜壓抑,影響生長發育,故有此說。但是,中醫講究辨證論治。
《類經圖翼》告訴我們,正常情況下,小孩不宜灸足三里?,F在的小孩很多由于常吃各種寒涼之物,出現體內寒濕氣重,導致脾胃虛弱,這種情況下適當灸灸足三里也未嘗不可,但要首選脾腧、胃腧、中脘穴位代替足三里。
結論:
正常情況下,小孩最好不灸足三里,不該把足三里作為日常保健穴位。如果是小兒“食積傷胃諸證”,“用足三里向下消導之效”,適當艾灸是可以的,但不宜多灸。 如果小兒先天脾胃虛弱,那就應該首選艾灸脾俞、胃俞、中脘穴之類。
小兒艾灸原則
1、小兒艾灸穴位在于精
小兒多為純陽之體,陽氣充足,艾灸重在補陽。因此小兒艾灸穴位不在多而在精,不要像大人一樣把全身灸一遍,一是沒必要,二是有可能擾亂原本氣血狀況,選取主要穴位點艾灸即可。
2、小兒艾灸時間
手持艾條懸灸的話每個穴位3至5分鐘即可,年齡越小,時間越不宜長。
溫馨提醒:小兒年紀小,溫度不好控制,建議爸媽或操作者手持艾條懸灸時,將食指、中指分開在穴位兩側,用手指來感知溫度,這樣才不會燙傷孩子。
小兒艾灸常用穴位
小兒的肺為嬌臟,容易出現肺炎、咳嗽、感冒等癥;脾胃功能也比較弱,常出現嘔吐、腹瀉等問題。所以小兒艾灸保健可以側重肺和脾胃的調理,常用穴位有:大椎、肺腧、身柱、脾腧、胃腧、中脘、神闕。小孩艾灸這些穴位可以調高免疫力、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。
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,在小腿前外側,外膝眼下四橫指,脛骨邊緣。如果你不會找,可以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,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,可以摸到一塊凸起。由此再往外,斜下方一點,還有另一塊凸起。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,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,此正三角形的頂點,就是足三里。
在日本的幕府時期有一個傳說,當時江戶每建成一座新橋,都要邀請年齡最高的長者第一個踏橋渡河。有一年永代橋建成之后,依照習俗請175歲的萬兵衛第一個渡河。在“初渡”儀式上,德川將軍問萬兵衛有何長壽之術,萬兵衛答道:“我家祖傳每月月初八天,連續灸三里穴,堅持不懈,僅此而已。我虛度174歲,內人173歲,犬子153歲,孫兒也已經105歲?!钡麓▽④娐勓允指锌?,足三里也因此而揚名。日本著名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在《奧之細道》中,還留有“即補綴緊腿褲,換卻斗笠系帶,灸過足三里,而松島之月即縈懷不已”的名句。
足三里在日本都有此盛名,我國的古代醫家更是推崇備至了。我國自古就有“常敲足三里,勝吃老母雞”、“若要身體安,三里常不干”的俗語。足三里之所以對人體這么有益,在于它有調和氣血、補虛強壯的作用?!饵S帝內經》說:“天樞以上,天氣主之;天樞以下,地氣主之;氣交之分,人氣從之。萬物由之?!边@個穴位可以用來調理和改善腹部上、中、下部的各種病癥,所以稱為“三理”,因為古代“理”和“里”通用,所以又叫“三里”。又因為位于下肢,所以叫“足三里”,用來和胳膊上的“手三里”相區別。
艾灸足三里,主要有三大好處。第一能調理脾胃,改善和治療多種消化系統疾病,比如胃痛、腹瀉、痢疾、便秘等,還能增強胃蠕動,增加食欲。第二可以補氣壯陽,扶正祛邪,調理氣血,使人恢復體力,增強抵抗力,精神煥發。另外,它還能緩解腰痛、膝脛酸痛。氣血是人體生命之本,體虛是人體致病的根本原因。足三里能調理氣血,所以能夠防治絕大多數疾病。想想看,古今中外,許多長壽之人都重視灸足三里,也就不足為奇了。
羅天益的《衛生寶鑒》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病案:建康一位觀察副使的兒子在23歲這年突然患病,發熱、消瘦、嗜睡、四肢困倦、盜汗、大便又稀又多、食欲不振,吃什么嘴里都沒味道,整天沒精打采,連話都懶得說。羅氏經人介紹,來給病人看病,發現他的脈象是浮數的,重按又沒什么力氣,可見要大補氣血??刹∪说钠⑽钢畾獗緛砭秃芴撊?,再喝中藥,對脾胃無疑又是一層負擔。于是,羅氏便給他用艾灸足三里的方法來補益脾胃之氣,然后適當配合灸中脘和氣海,這樣就可以把恢復的氣血慢慢引上來,到達脾胃的位置,從而達到強健脾胃的目的。灸療后,羅氏又囑咐他要多吃大米、羊肉,以鞏固脾胃之氣。就這樣堅持治療了兩個月,病人的癥狀就都消失了。
刺激足三里最簡單的方法是敲打,從體質上來說,所有人都適用,不過艾灸足三里則主要適用于中老年人以及氣虛體弱、陽氣不足的人,而且操作手法要輕。一般來講,40歲以上的人要少用艾灸的方法,40歲以上的人可以每天灸,時間在半小時左右。艾灸在每天臨睡前1小時進行,效果更好??梢灶A先搓熱穴位,使局部皮膚發紅,再用艾灸沿足三里上下移動。長期堅持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。
女人養脾胃,養氣血,足三里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穴位。我給一些女性看病,如果采取艾灸的方法治療,一般都會加上足三里。大醫學家孫思邈曾把5個穴位作為養生保健的要穴,認為有益壽延年的功效,足三里就是其中之一。生活中,不管男女,都應重視起足三里的功效,常用艾條熏灸,來保健強身。
艾灸足三里的方法:1.溫和灸:將艾條的一端點燃,對準足三里穴,在距皮膚2~3厘米處固定,進行熏烤,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。 2.回旋灸:在施灸時,手持艾條,使點燃的一端與皮膚保持一定距離,但不固定,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施灸。 3.雀啄灸:使艾條燃著的一端與穴位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上,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,垂直穴位一上一下移動施灸。
下篇: 冬至是什么節日,冬至的由來和習俗